金瓶梅的電視電影,國內(nèi)一直沒有拍出來,原因很多,除了大家都意識到的金瓶梅一直是一部因性描寫太多太直而遭禁的典型作品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編導們把握不住,擔心亂改亂拍,不該渲染的拼命渲染,該好好表現(xiàn)的所剩無幾。你去看那些被再改三改的古典名著,有幾部是真正讓人們稱是首肯的編導們把自己的改編權(quán)和小聰明看得如天大,再把票房銅錢看得如斗大,就會把觀眾當做阿斗忽悠,改編就會出問題。所以改好的并不多,改得讓人鬧心的倒不少。這里也就不點名了,否則咱又會上當,在文藝評論缺乏是非好壞價值評判標準的今天,你說他的作品不好,正中他下懷,給他做吸引人們注意的廣告了。總之,古典名著的改編要慎重,金瓶梅的改編更要慎重。
最近聽說水滸傳又要拍新的了,爭演潘金蓮的女子還真不少,當然都是些年輕貌美的。于是媒體炒作也就跟了上來,讓這些演員談體會,說經(jīng)歷。說來說去,細細一聽,其實是挺可笑也挺可悲的,一些女孩子,年紀輕輕的,為了演上潘金蓮,硬是把自己朝著潘氏讓人討厭的一面湊過去,說是對潘金蓮這個人物理解很透,感受很深。
某女演員說自己看了好幾遍水滸傳,還看了金瓶梅,并對其進行了研讀,不僅領(lǐng)會了原著,更是深深地把握了潘金蓮這個人物。她要演出一個真情的潘金蓮,一個純情的潘金蓮,一個不讓人們再以之為淫蕩的潘金蓮,一個有自己個人權(quán)益意識的潘金蓮。言下之意,要演潘金蓮,而且是現(xiàn)代的觀眾喜愛的潘金蓮,非自己莫屬。
我不知這些話語真的是這位女演員讀書之后的深切體會,還是編導們在自己的產(chǎn)品出籠前準備忽悠觀眾的聲響。如果是前者,只能說,這位女演員還不會讀古典小說,沒有真正看懂水滸傳和金瓶梅。在自己是否可以演之前,她就以先入為主的閱讀去挑看作品的故事與人物了。如果是后者,那就有可能出大問題,就會又有一部讓人鬧心的次品影視播演,哄鬧一陣后,成為文化垃圾被棄之垃圾堆,反而壞了古典名著的名聲。
金瓶梅的故事來源于水滸傳,潘金蓮出名,首先是水滸傳幫的忙。但人物的性格、經(jīng)歷及其故事兩書已經(jīng)有很大不同。西門慶、潘金蓮兩個人物在水滸傳中只是配角而已,是給武松配戲的,以顯示武松的英雄本色。所以他們倆的戲份不多,過個場而已。金瓶梅則不同,西門慶、潘金蓮是主角,武松是給他們配戲的,開個場,然后又收個場而已。今天人們對西門慶、潘金蓮作為小說人物和故事的印象,其實更多是來自于金瓶梅,所以有個角色差的問題要把握。當然,演水滸傳時為了把人物演得更飽滿一些,可以借鑒一下金瓶梅,但必須有個度。以拍水滸傳為名,行拍金瓶梅為實,那就倒胃口,讓人鬧心了。
再者,今天的人們真的能夠理解潘金蓮說自己讀書讀出個真情、純情、不淫蕩、還有個人權(quán)益意識的潘金蓮,那可是“天方夜譚”。說潘金蓮好,說潘金蓮不好,有情可諒,那都是個人閱讀的感受,隨個人的便,不強求一律,“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年輕的女演員也不必把自己說成是個潘金蓮的研究專家,否則,不是糟蹋了潘金蓮,就是糟蹋了自己,不合算。即使今天你把水滸傳、金瓶梅讀破了,你也很難體會到當時社會兩個十分重要的、也是潘金蓮很多想法和行為的根本原因:人口買賣制度和妻妾制度。體會不到,理解也難了。
人口買賣,在當時是允許的,也是公開的,一個普通的十五六歲的女孩,身價不過五兩銀子左右,約合六擔大米。一夫多妻妾,有權(quán)有錢者,妻妾成群。在這樣的家庭,婦女的地位、價值、心理、行為都與一夫一妻的家庭截然不同。讀者可以留心認真讀讀西門慶家庭中發(fā)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糾紛、矛盾、沖突,從吃、穿、住、行到夫妻妾關(guān)系和男女關(guān)系,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很多可以幫助我們讀懂潘金蓮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