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始建于貞觀年間,是當年還是太子的高宗皇帝為追念生母文德皇后而敕造。后延請高僧玄奘移就慈恩翻經(jīng)院繼續(xù)從事佛典翻譯,充上座,綱為寺任。寺內(nèi)大雁塔建于永徽年間,之后屢次翻修加蓋,至則天皇后時達到十層,更是破了佛塔奇數(shù)層的慣例,成為世所僅有的偶數(shù)層佛塔。
長安城星羅棋布,構造規(guī)整,被大小街道切成四四方方的方格,每一個方格就是一座坊。而每個坊內(nèi)又有十字街將坊切為東南西北四個曲。大慈恩寺占地極為廣闊,一寺之地就占據(jù)了晉昌坊的北曲和東曲,也就是說,晉昌坊的東面一半地域都被圈在了慈恩寺的院墻之中。其內(nèi)重樓疊宇,云閣洞屋,更是蔚為壯觀。
慈恩寺坐北朝南,正大門在最南面。由于慈恩寺目前已經(jīng)被封鎖,只留正南門嚴守進出,一概出入皆從此門勘驗,因而沈綏等人雖然經(jīng)過了晉昌北坊的側門,卻不得不繞到南面,從正南門下馬入內(nèi)。
山門壯闊,氣勢雄渾,門上燙金四字“大慈恩寺”乃是高宗皇帝親筆所提。三座門洞,中央最大為空門,東為無相門,西為無作門。沈綏等人登上臺階,自無相門門口與看守山門的士兵勘驗身份后,與迎接他們的劉玉成并兩位府兵校尉匯合,一齊入山門。門殿兩側怒目金剛像聳立,威嚴頓生。殿后一堵白玉照壁,雕刻佛經(jīng)故事像,甚為精美。
繞過白玉照壁,其后是天王殿,四大天王橫眉冷目立于當中。正中供奉彌勒菩薩,彌勒背面供奉韋陀護法。沈綏等人今日并非是來拜佛,因此只是匆匆抬腳路過,頂多入殿后合十行禮,算作尊重。
過天王殿,便可以瞧見巨大的殿前廣場。廣場以青磚鋪就,左鐘樓右鼓樓,中央是御道。眼前豁然開朗,放眼望去,臺基高聳,樓宇如云,真可謂“窮班孿巧藝,盡衡霍良木”,壯麗非凡。遠處大雄寶殿佇于白玉壺門蓮座臺之上,如浮于云端,滌蕩天地浩然之氣,讓人不由自主想去拜服。
前方帶路的京兆府司法參軍劉玉成卻是不往大雄寶殿去,反而繞過大雄寶殿,朝西院行去。案發(fā)地點——方丈院與大雁塔,均在西院之中。
寺內(nèi)實在是宣闊,沒有代步工具,沈綏、秦臻與慕容輔在劉玉成并兩位京兆府府兵校尉的帶領陪同下,足足行了兩刻鐘,才終于行到了方丈院外。這還是他們腳程快,若是換了虔誠拜謁的香客,恐怕沒有個一兩時辰,是走不到這里的。一路行來,幾乎瞧不見什么人,只有零零散散幾個僧侶,正執(zhí)了掃帚在掃雪。浩大一座佛寺,顯得頗為空蕩寂靜。
方丈院,實際上就是在聞名遐邇的慈恩翻經(jīng)院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初代住持玄奘法師,最初就是被請入翻經(jīng)院,之后才立為慈恩的上座法師,實際上當時已經(jīng)算是慈恩的方丈住持法師了。此后,慈恩成為玄奘法師所創(chuàng)唯識宗的祖庭,歷代慈恩的方丈住持,便在翻經(jīng)院中起居生活。漸漸的,翻經(jīng)院便成為了方丈院。
方丈院再向北行一段路,便可見西塔院院墻,其內(nèi)聳立著大唐最為壯麗雄偉的浮屠高塔——大雁塔。
站在方丈院正門口,能望到其后被遮住下半的雁塔。沈綏在院門口站了好久,仰頭望著雁塔,不知在想些什么。前方劉玉成、慕容輔都已邁步進了方丈院了,她卻還在外逗留。秦臻是了解她的,見她仰望思索,于是也不言語,就陪在她身側。
慕容輔又急了,在院內(nèi)喊道:
“至秦兄,伯昭小兄弟,快進來啊!”
秦臻覺得好笑,不由對身旁沈綏輕聲道:
“你還是別折磨咱們慕容府君了罷。”
沈綏也笑了,道:“再急,總得容某思量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