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4年,十二月,長樂宮中緊繃兩日的氣氛終于松弛。
亥時,榻上終于傳來年輕帝王并不喑啞的吩咐聲:“秋鳴,助我更衣。”
這一聲,終于讓提心吊膽一日半有余的宮人略松一口氣,他們終于不用為了劉徹的身體而擔憂。
內侍秋鳴低眉順眼地說了聲“是”,隨后輕手輕腳,幫劉徹換上合適的衣服。
亥時,也就是現(xiàn)代的晚上九點,對早睡的古人來說已是深夜,但是皇帝要起床,他們這些做內侍的,自然不可忤逆。
秋鳴已經幫劉徹更了幾年衣,動作不可謂不輕柔,但當他眼角的余光瞥見劉徹神采奕奕,充滿年輕人朝氣的臉龐時候,心中還是感嘆:他們陛下,身體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啊
劉徹的身體狀況一直是個謎,多少太醫(yī)看了都束手無策。
說他身體好,那是真的好,終南山游獵時,可徒手擒野豬,與熊搏斗,若體格不健壯,絕不能行此事。
但你說他身體很好,又怎會因小風寒昏睡不醒
更衣結束,年輕的天子神采奕奕。
他長得很俊,劍眉星目,五官深刻,身材高大精壯,與他對視,眼中熠熠生輝,似有星月相伴,又似有蓬勃的火焰,熊熊燃燒。
是少有的美男子。
劉徹說:“馬具造得如何”
清醒第一件事就是詢問進度。
在張騫帶來的一眾技術中,他第一個看重也是最先投入研制的就是馬鞍與馬掌。
……
馬,或者說騎兵,是跨時代的產物,騎兵的出現(xiàn)改變了過去以步戰(zhàn)與車戰(zhàn)為主的戰(zhàn)爭方式。有了快速機動的騎兵后,過去不起眼的游牧民族開始漸漸崛起,四處劫掠。
現(xiàn)在也依舊如此,高大的匈奴馬、精湛的騎術為匈奴人的騷擾行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漢人的馬匹不如他們的馬,想要防御住匈奴人,只有靠弓、弩。
但是弓、弩又有些問題,準度不行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在使用這種武器時,騎手必須雙手懸空,上半身沒有任何依托地立在馬上,若馬受了什么刺激,直接把騎手晃下馬都很正常。
簡直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秋鳴其實不知道劉徹具體打造了什么馬具,他也不必要知道,看著興沖沖的年輕帝王,他微微低頭,恭順說:“今早,太中大夫送來馬具。”
太中大夫是張騫,他出使西域回來后劉徹給他升官了。
這個官不算大也不算小,漢代中央實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九卿指的是包括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在內的九個機構,太中大夫隸屬光祿勛。
光祿勛的地位超然,皇帝的智囊班子就從中搭建起來的,這機構理論上主管宮廷內的警衛(wèi)事務,實際上,權利遠不止如此。
張騫在被封了太中大夫后,賓客盈門,宅邸前的大道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誰都知道,他已經成為了皇帝面前的紅人,要飛黃騰達了。
劉徹對他也真的很信任,他拿著馬鞍馬掌的造圖,左思右想,還是把監(jiān)督制造的工作交給了張騫,后者也是被江觀潮熏陶過幾年的人,更是體會到了這些器物的好處,工作起來那叫一個兢兢業(yè)業(yè),不敢不用盡全力。
等了一會兒,鐵制的馬具來了,已安上馬具的宮廷御馬也被馴馬師牽來,這匹馬并不是從西域遠道而來的天馬,而是本土的小矮馬。
他新裝上鞍,腳底打掌,并沒露出四肢失靈的狼狽相,反而悠閑自得地搖擺著馬尾。
劉徹直接翻身上馬,穩(wěn)當當地坐在馬鞍上,他先頭無數次看江觀潮騎馬,已有些心得,手持韁繩,腳底扣在馬鐙中。
馬被他操使著,繞未央宮奔跑,他頭一次感覺,自己的身體是那么的輕盈,大腿不用死命用力,緊緊地夾著馬腹。
人的狀態(tài)是極度放松的,只需要用一小點兒力,他就能夠穩(wěn)住上半身,無論馬是顛簸、騰躍、曲折前行,對他都沒什么影響。
劉徹張嘴,發(fā)出一串無聲而暢快的大笑,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爽了!
比他當貓時被死死捆綁在馬頭上時,舒爽了無數倍!
在驚醒整座未央宮前,他及時止損,下馬,即便是對秋鳴說話時都難掩心中的得意之情:“明日,還需把馬背上的官員匯集一堂,讓他們試試這物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