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音爆拳真的是難住王平安了,一連半個月,就是進展緩慢,甚至王平安感覺這半個月根本沒有進展,但在坤伯的提醒下,王平安發(fā)現,很多經脈都強勁太多了,沒有強勁的經脈,打出去的拳怎么會有力,這個道理王平安是明白的,于是每天充滿信心的繼續(xù)練習。
枯燥的修煉之余,王平安最喜歡的還是讀書,易經的推演千變萬化,讓王平安徜徉其中,不斷地吸取,前人的智慧吃透了,才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雖然王平安對于易經有種不完整的感覺,但是,不吃透其中已經說出來的道,又怎么能發(fā)現那隱藏沒有說出來的道,先賢的智慧博大精深,為什么沒有說出來?是說出來就不是常道?還是不能說?不可說?這些王平安不知道,至少目前是不知道的,先搞懂已經說出來的,再探索沒有說出來的,只有根基扎實,才能筑高塔,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急于求成。
高三的學習一下子進入緊張狀態(tài),這一點王平安之前有預料到,只是還是低估了老師們壓榨開發(fā)學生的決心,低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王平安看著同學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對于他來說很簡單的東西,可是,那扇門似乎對大多數人就像銅墻鐵壁,先圣說要因材施教,可在如今華國急需培養(yǎng)人才的大潮中,學生的學習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知識領域,只有到高三才有機會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開辟發(fā)展空間,而這種殘酷的教育,使得很多天才倒在了全面發(fā)展的后方,根本沒有機會走進大學的門檻,
什么是專業(yè)?什么是人才?沒太多人思考這個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培養(yǎng)孩子變得瘋狂,以前自己苦,想學習沒條件,現在有條件了,就一定要把孩子培養(yǎng)起來,成為有用的人才,于是,周一學鋼琴,周二小提琴,周三練書法,周四學英語,周五學舞蹈,周六學圍棋······王平安看過二十四史,從里面沒有翻出一個人是全才的,五千年,沒有一個,難道這短短的十年,就要讓這個民族涌現出層出不窮的全能人才么?琴棋書畫,吹拉彈唱,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王平安覺得,要出大事了,要逆天了,歷史永遠銘記這個階段,不是人才輩出,而是全才輩出,要征服世界了!
可憐的父母們,怎么就沒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呢?
王平安不是救世主,他只是個孩子,管好自己,學習知識,就好。
但王平安一樣要面臨選擇。是文科,還是理科?
隨著高中課程的學習,王平安感覺自己對世界史很感興趣,但是高中的世界歷史幾乎是一帶而過,學完了也就知道個編年,皮毛而已。雖然物理老師和化學老師極力的推薦王平安報考理科,但王平安還是選擇了文科,這也是坤伯的建議,要在這個世界學習和修煉,就要了解這個世界的文明和發(fā)展智慧,而且王平安有種感覺,易經的理解和推演,了解世界歷史和世界地理很有必要,雖然王平安也相信古圣先賢可能沒出過國,不了解華國以外的事情,但是,古圣先賢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大智慧,表明他們了解的東西和推演的能力,比王平安強太多了,既然生在這個時代,既然沒有先賢們的智慧,就用自己的實踐去彌補,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從實踐中尋找到那沒有說出來的智慧!
王平安報了文科歷史系,這讓他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更多的專注于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的學習,學校圖書館資料很多,從古埃及的法老,到歐洲大陸的變遷,從瑪雅文明的傳奇,到印加文化的滄桑,王平安覺得,隨著對這些了解的更多,他對道的理解,又加深了很多,更加震撼于古圣先賢的智慧。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對每個角度的理解,每一步對王平安來說都是一個天塹,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越過,哪一天才能真的吃透八個角度看到的深度和廣度,仰頭望天,古圣先賢已經掩蓋了滿天繁星,即使仰望,也看不到他們的項背,難道他們當初是站在這宇宙的外面看世界的么?
站在這個角度去看,自己渺小的如他們腳下的一粒沙塵,不,比沙塵更小,一粒塵埃!要成長多久才能看清他們,要經歷什么才能超越他們?那是一個遙遠的目標,遙遠到絕望!
王平安并沒有絕望,路要走過才知道,不去經歷,哪有感悟,只要有目標,就去奮斗!
在王平安腦海深處的坤伯看著王平安,目現金光,他知道,王平安不是塵埃,他已經看到了,那就不遠了,只是,他自己還不知道他具有什么樣的能力,快成長吧!
坤伯第一次覺得,當初混沌乾坤輪選擇王平安是正確的!這也許就是天意吧!從冷漠,到認可,再到接受,現在,坤伯心里有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