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上京古城,俗稱東京城,又作忽汗城、火茸城、古大城、沙蘭城、訥訥赫城、訥佛賀城等。古城地處今黑龍江寧安市東京城盆地之中,四面環(huán)山,三面水繞,遠山為屏,近水成塹,山河險固。古城所處之地平坦開闊,江河縱橫,城沃山饒,宜于耕墾牧獵。
上京古城規(guī)模宏大,它是悉仿唐都長安模式設(shè)計營筑的大城,因此上京城可謂牡丹江畔的“小長安城”。渤海國宮城遺址里面最引人入勝的乃是占地八十萬平方公尺的御用后花園玄武湖和神奇瑰麗的八寶琉璃井、點將臺、駙馬園,等等。
渤海國共設(shè)5京、15府、62州,“上京龍泉府”乃渤海五京之一,也是渤海國的都城。上京故城略成長方形,城中套城,分外城廓城、內(nèi)城皇城和宮城紫禁城三部分。外城呈長方形,東西寬,南北窄,與唐長安城形制基本相同。城垣以土筑為主,間有石筑,外城垣周長十六公里,現(xiàn)已知有十一門,南三北四,東西各二門。外城內(nèi)的北部正中筑宮城、內(nèi)城和內(nèi)苑。渤海國號稱“海東盛國”,可見一斑。
“上京龍泉府”始建于8世紀30年代前后。據(jù)新唐書渤海傳等記載,天寶末年文王大欽茂遷都于此。此后曾短期遷都東京龍原府即琿春八連城,渤海以上京為都約一百六十年。十一世王大彝震“擬建宮闕”,增筑宮室,其發(fā)展達到最盛時期。926年契丹人攻陷上京城,渤海亡,在故地建東丹國。上京龍泉府改名天福城,為東丹首府。928年東丹南遷遼陽,天福城亦遭毀棄。
“上京龍泉府”最大的特色還是佛寺遺址,寺廟遺址分布在外城的東西城區(qū),約有十處以上,大體東西相對。佛寺面積大小不等,殿堂規(guī)模不盡相同。“朱雀大街”北端第二坊內(nèi)佛寺有佛殿閣樓、側(cè)殿僧舍等建筑。佛殿由主殿、穿廊和東西二室組成,平面略呈凸字形。臺基土筑,周圍用石塊疊砌。“朱雀大街”南部東西兩側(cè),有相對的兩座面積較大的佛寺殿堂基址。東側(cè)寺院遺留石燈一座。肖曵和麻豆進入東京城鎮(zhèn),遙遙看去,上京龍泉府遺址位于一片開闊的臺地之上,不遠的東南方橫亙著一座不見峰巒的平頂高山,宛如一只巨獸俯臥在那里。難怪有堪輿家的說“地望極佳,藏龍臥虎,有帝王之氣”。
兩人進入南大廟,老和尚有福接待了他們倆。麻豆跟有福和尚關(guān)系還不錯,有說有笑,麻豆說要想找到“龍骨刀”還得有福和尚幫忙。
南大廟又叫“興隆寺”,是一座幾乎和渤海古國同齡的古寺,渤海國崇尚佛教,上京龍泉府中的寺廟很多,可以肯定的佛寺址有十多處。佛教傳入東北應(yīng)是公元372年左右的事情。渤海國王大祚榮曾派王子入長安,到寺禮拜,第三代王大欽茂將自己的尊號稱作“孝感金輪圣法大王”。佛教的僧侶在這里從事大量的佛事活動,還在和龍、琿春等地建有寺廟和佛塔,還曾與日本的佛僧交往,在渤海滅亡之時,一次有六十多名僧侶逃往高麗。
興隆寺在渤海時可以稱之為護國寺,按當時的建制,寺內(nèi)應(yīng)有一殿或三殿,兩側(cè)應(yīng)有東西配殿。殿宇多為五脊硬山式,大雄寶殿則是九脊廡殿式的木構(gòu)斗拱建筑,南北為三斗四拱七鋪作,東西側(cè)為三斗四拱五鋪作,稱得上是“勾心斗角”。南大廟的殿門兩側(cè)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殿宇輝煌人杰地靈千古跡;靈功浩蕩民安物阜萬家寧。”肖曵一邊逛一邊看著,這座渤海古國遺跡確實有著不少的出眾之處,他已然是感慨萬分。
進入客房內(nèi),有福和尚叫人給他們倆看茶,麻豆便問他:“最近東京城鎮(zhèn)有沒有什么可疑的人進出呢你是否有留心”
“有是有只怕這些人不好惹。”有福和尚手里不停地滾動著一串佛珠,佛珠玲瓏剔透上面刻滿了經(jīng)文,他這么一說,肖曵便笑道:“沒有誰我們不敢惹的。”
“嘿嘿老和尚你放心,這人是張大帥的部下。”麻豆指著肖曵說。
有福和尚這時候才釋然,他說:“城頭有一個小破店,前天來了一伙人,這幾天他們一直待在小破店里面,我想你要問來路不明的人就他們幾個了。”
“不瞞你說,我們倆是為了找龍骨刀而來,老和尚你能幫幫我們嗎”麻豆倒也大方,“龍骨刀”這個秘密隨口可說,肖曵皺著眉頭郁悶不已,心中暗想這有福和尚跟麻豆啥關(guān)系提到“龍骨刀”后,有福和尚面色蒼白,他愣了半會兒才說:“你們這是要去禁龍地尋找龍骨聚魂棺嗎這個我不能害了你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