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在上映三十天后下映了,最終的票房成績剛剛過20億。
事實證明,李俞對這部電影的本土化改造是成功的。
這部電影在國內(nèi)院線下映,不代表這部電影畫上句號了。
這部電影在北美、新羅、沙俄、法蘭西等國都上映了。
電影在這些國家上映的時間比國內(nèi)晚一個星期到半個月不等。
這很正常,在海外上映的時間一般都比本土晚。
很多好萊塢的大片在國內(nèi)上映的時間同樣比北美晚,能夠做到海外國內(nèi)同時間上映的才是極少數(shù)。
盡管李俞為了迎合華國的觀眾做出了一些改動,但一些精彩的外國元素他還是故意保留了一部分。
所以外國人看這部電影同樣能t到爽點,只是他們t到的爽點相較原版削弱了。
在和華國文化較近的新羅,這部電影首周就拿到了八百多萬米元票房。
在英吉利、法蘭西、沙俄等國首周的表現(xiàn)均在五百萬米元以上。
這是李俞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在全球范圍內(nèi)都稱得上熱門的電影。
以前李俞的電影華國元素太濃厚了,像《長城》《官渡》,在東亞儒家文化圈的郭嘉里或許還能有些市場。
出了東亞,在其余的郭嘉基本沒有市場可言。
除非李俞愿意迎合他們的審美。
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沒有那么多兩全其美的事。
國內(nèi)和海外的文化差異太大了,李俞迎合了外國人的審美,肯定會得罪華國的觀眾。
李俞對自己的認知一直很清楚,他的基本盤在國內(nèi),國內(nèi)市場和國內(nèi)觀眾在他這里始終是首位。
這一次,《頭號玩家》能在世界各國取得不錯的成績,跟科幻和游戲這兩個元素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外國人還是比較喜歡科幻片的。
當然,不是說所有科幻片外國人都喜歡看。
像《流浪地球》,對華國人而言是很優(yōu)秀很震撼的科幻片,可是外國人不吃這一套。
主要是文化差異,外面的很多郭嘉是個人主義,他們喜歡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一人拯救世界,主角拯救世界。
《流浪地球》拍的是集體主義,是一群人一起拯救自己。
很多外國人是理解不了這些的。
國師見了《頭號玩家》在海外市場取得的成績都羨慕不已。
他前些年那么費力氣討好奧斯卡的評委,拍出一部《金陵十三釵》,結(jié)果在北美只拿到32萬票房。
李俞沒有要討好外國人,在海外好幾個郭嘉的首周成績都是五百萬以上。
這樣的對比可以說非常諷刺了。
“李導,你是對的,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太大了,想同時贏得東西方市場太難了。”國師承認了李俞以前的判斷是正確的。
他有一點后悔了,要是不要鉆牛角尖,早醒悟過來,多拍幾部跟《封神》一樣的電影,他哪至于被人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