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讓邱子佳和成國旭沒完沒了的哆嗦,穆欽的耐寒性還好,畢竟他當過兵,服役那五年,穆欽曾經(jīng)有過在室外零度以下只穿薄衣訓練的記憶。
不過,看了看凍成篩子的邱子佳與成國旭二人,穆欽說:“趕快進教堂吧,不能再淋雨了。”
說罷幾個人匆匆推開了教堂的門……就是那扇雕刻著蛇纏十字架、并有多彩菱形玻璃組合的紅木大門。
這扇門很大很重,穆欽慶幸它并沒有上鎖,用力推就能慢慢推開,但糟糕的是在推門的過程中,這扇門也發(fā)出了巨大的噪音,雖然在水花嘩啦啦響徹的雨夜,不管何種噪音都能輕易被雨水拍打地面的聲音給掩蓋過去。
穆欽只是把門推開了一條可供一人通過的小縫隙,然后招呼邱子佳等人挨個進去。
當他們進入這間位處孤兒院的小教堂以后,穆欽等人開始四處觀摩教堂的內(nèi)部。
因為只是個小教堂,所以教堂的內(nèi)部空間比較小,但也有明顯的仿西式風格,有一排排可供教徒休息的長座椅,有一個小舞臺,舞臺的背景墻壁上掛著巨大的耶穌十字架雕像,旁邊也有彩色玻璃做裝飾。
天花板上掛著一個十分巨大而豪華的銀制吊燈,是那種歐式蠟燭吊燈,中間一個尖利的倒三角形狀承重結(jié)構(gòu),周圍一圈如延伸出來的枝葉般的小燈臺,小燈臺上可以放蠟燭。這種吊燈具有升降功能,有鐵鎖鏈吊著它,神職人員可以將吊燈放下來,在燈臺上安置好純白色的蠟燭,點燃后,再將吊燈升上去。
以前歐洲還沒有發(fā)明電燈時,大家用的基本上都是這種蠟燭燈,一個簡陋的燈臺上放著一根蠟燭,為了防止有風將火焰吹滅,偶爾也會在上面套個透明的罩子。更多的時候,他們連燈臺都不需要,直接在桌上放個蠟燭就足夠了。
當然這只是貧窮人家的活法,奢侈放縱的歐洲貴族們,喜歡用純銀打造華麗精致的銀質(zhì)燈臺,再放蠟燭上去。他們把照明工具做成了裝飾品般的華麗效果,然后他們覺得,只在桌子上放燈的話,屋子里顯得不夠明亮奢華,就把燈臺做得更大,用鐵索鏈子吊起來掛在天花板上,這也是蠟燭吊燈的由來。
現(xiàn)代社會的蠟燭吊燈,基本上就只有一個蠟燭的外形了,實際上就是把燈泡做成了類似火焰的形狀,掛在家里圖一個好看。
然而穆欽發(fā)現(xiàn),這間小教堂里的蠟燭吊燈是那種非常傳統(tǒng)的,只能點蠟燭的那種,雖然確實精致好看,但也增添了許多不方便,電燈可以在黑暗里被即時點亮,然而這種傳統(tǒng)的蠟燭吊燈就不行了。
好在教堂里還有其他照明用燈,比如說壁燈,壁燈倒是正兒八經(jīng)的電燈,不過里面似乎有很多燈泡壞掉了,穆欽摸索到開關(guān)后,也只堪堪打開了兩盞,整個小教堂里面昏暗得不行。
“太暗了。”邱子佳本想好好搜索一番這間小教堂,但黑暗阻擋了他探索的腳步,當他第三次被地上翹起的木板絆倒時,他向穆欽說道,“我們就不能先想個辦法找來手電筒嗎?”
穆欽沒回話,他走到了小教堂的舞臺上,舞臺的兩邊有深紅色的簾幕,簾幕的后面有一些用來儲藏工具的柜子,這些柜子基本上是用來放圣經(jīng)、十字架等禱告需要用的道具。
孤兒院廢棄以后,這些破損柜子里的東西基本上都被搬空了,穆欽只在其中一個小柜子里,找到了一本貌似是被利器削去半邊的圣經(jīng),上面還沾著黑色的污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