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學業(yè)對現(xiàn)在的何小曼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外屋王秀珍喊吃飯的時候,她已經(jīng)把作業(yè)全做完了。
滿滿一碗飯已經(jīng)盛好放在桌上,何小曼照例道:“等爸回來一起吃吧。”
話音未落,聽到外面“卡察”一聲,是自行車落鎖的聲音,何立華回來了。
“小曼,你學習任務重,以后不要等我。”何立華一邊說著,一邊就進了屋。
屋子實在小,屋里屋外的,都很難有秘密。但何小曼知道,在這個年代,家家都是這樣的環(huán)境,能有個棲身之處都已經(jīng)很不容易。
就這套弄堂里的小房子,還是當年爺爺在廠里劈波斬浪給爭取下來的。
何立華是個高中生,在這個年代這個年紀,也算是個小知識分子,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比較上心。
只可惜,以前的何小曼實在不太聰明,學習非常吃力。所以何立華一方面望女成鳳,一方面又心疼女兒過于用功,小小年紀就愁眉苦臉。
王秀珍轉身想去給何立華盛飯,何玉華卻搶先一步。
“哥,回來啦,今天是我做的飯,快嘗嘗手藝怎么樣”她對兄嫂,完全兩副嘴臉。
何小曼冷眼看著,心里早就琢磨過味兒了。
父母的愛情是有些失衡的。王秀珍來自農(nóng)村,是何立華插隊的時候戀愛上的。后來何立華落實政策回城,王秀珍也跟了過來,在家賦閑了很長時間,才求爹爹告奶奶地弄進了紡織廠。
所以,何玉華看不起她。
加之王秀珍后來生病,之前的風姿也日漸萎靡。男人卻不一樣,何立華雖然已近不惑,但長得頗為斯文儒雅,戴著眼鏡,一臉溫和,透著濃濃的書卷氣。
這樣的男人,很有些迷人。廠里的女徒弟也很愿意跟他親近。
王秀珍更加自卑。
自卑的人,最容易被欺負。因為她只求安身立命,生存哲學就是“家和萬事興”,何玉華就是斷定了她逆來順受,絕不會去跟何立華嚼舌根。
何立華渾然不知一小時前家中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大戰(zhàn),品嘗著何玉華的手藝,頻頻點頭。
“秀珍有沒有幫忙啊”
王秀珍趕緊說:“都是玉華做的,我打打下手。”
“玉華也是越來越懂事了,都知道幫嫂子分擔了。”何立華點點頭,對家中的互敬友愛十分滿意。
何玉華一臉得意,剛想繼續(xù)邀功,一抬眼,迎上了何小曼冰冷的眼神。
這間小客廳,就只能放這么一張小餐桌,四個人各占一邊坐下,已是滿滿當當,何小曼就坐何玉華對面,一個眼神過去,相距不過兩尺,真叫一個晶晶亮、透心涼。
何玉華一凜,這孩子什么時候眼神變得這么犀利
到嘴邊的話,就縮了回去。
“爸,你也得勸勸媽,身體不好,不能逞強去扛煤扛米,該休息就得休息。”何小曼說。
何立華一愣:“今天玉華不是休息嗎,怎么沒叫玉華去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