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漁網里的魚都落了下來,兩人就迫不及待地在魚堆里扒拉著,尋找那條被覆蓋的紅色大魚。
沒一會兒,兩人就把它找了出來。
阿燦有點失望地道:“原來是條紅加吉,白高興了。”
“也不錯了,最起碼夠大,差不多有十五斤了。”
“大是大,就是不咋值錢。”
阿燦遺憾地道,“而且這魚來的不是時候,我們都要回去了才來,要是早來,說不得我要將他供起來。”
馮曄笑了笑:“加吉,增加吉利,寓意挺好,說不定是預示著我們明天順風順水大豐收呢?”
紅加吉不是啥稀罕的品種,很常見。
它其實就是真鯛。
這魚長得確實挺好看的,全身淡紅色,帶有藍色的斑點。
一般在海邊垂釣,要是釣上來一條真鯛,都會認為是吉利的象征。
值不值錢不重要,寓意好就行。
加吉魚其實有兩種,除了紅加吉外,還有黑加吉,也就是黑鯛。
有關加吉魚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來到登州(山東蓬萊)。
一天,他擇吉日渡海游覽海上仙山(長山島),在海島上品嘗了長相漂亮味道鮮美的魚
他便問隨行的文武官員:“此魚何名?”
群臣不敢胡說,于是作揖答道:“皇上賜名才是。”
李世民大喜,想到是擇吉日渡海,品嘗鮮魚又為吉日增添光彩,于是賜名“加吉魚”。
“也許吧。”
阿燦不置可否。
“不管怎樣,這條魚也算是今天最大的收獲了,值個四十多塊了,比累死累活撈的海蜇還值錢。”
真鯛雖然并不是什么珍稀品種,但十五斤的個頭在鯛魚中也算是相當可觀了。
鯛魚其實能長到很大,最大體長可達130厘米,體重可達40斤,但不多見。
平常捕撈上來的鯛魚一般都沒多大,大多都是一兩斤重。
他們也經常捕撈到各種鯛魚,但像這么大的鯛魚也是第一次捕到。
而且還是今天的第一條真鯛。
將這條真鯛單獨裝在一個筐子里,馮曄就去開船返航,讓阿燦收拾甲板上寥寥無幾的漁獲。
回到沿岸海域,時間已經差不多七點鐘了,天色也漸漸黑了下來。
立秋之后,白晝越來越短,夜晚會越來越長。
盡管天都要黑了,還是有許多的小木船還在海面上孜孜不倦地尋找著海蜇捕撈。
掙錢,是真的很辛苦。
今天收海蜇的船多了兩艘,想必是其他兩家收購點聯(lián)系過來的。
馮曄隨意選了一艘船靠了過去。
反正都是不認識的,價格又一樣,就不用糾結了。
他們今天撈的海蜇不算少,有五十多個。
主要是活水艙不夠大,只能裝下這么多。
沒過多交流,賣完海蜇他們就閃人了。
一共1826斤,才賣了36塊五毛,聊勝于無。
回到碼頭,把今天的收獲搬到收購點。
馮家發(fā)探頭看了一眼收獲,失望地道:“今天不咋樣啊,才這么一點貨。也就這條真鯛像點樣子,夠大。”
“有就不錯了,最起碼沒有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