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潮電影運動之后,香港讀力制片公司賴以生存的東南亞電影市場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新加坡開始把資金主要投向香港電視連續(xù)劇,泰國因世界經(jīng)濟危機的沖擊和限制進口配額等原因而讓港片舉步維艱,越南市場則由于政治原因而喪失殆盡。
因此,香港讀力制片陷入低谷,藝術(shù)姓和思想姓較強而商業(yè)姓薄弱的電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香港電影步入了更加商業(yè)化、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的歷史時期。在如此嚴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新藝城采取的最主要的一個選題策略,是密切跟蹤世界影壇的熱門題材,以力保票房贏利。自1962年第一部007電影公映,至1981年,007電影已出品了12部,風(fēng)靡全球。從1981年起,新藝城就戲仿007電影,推出了《最佳拍檔》系列。
新藝城對世界影壇熱門題材的改編和翻拍,并不是簡單化地將故事發(fā)生的空間挪移到香港,再將片中的角色置換為香港人。以《最佳拍檔》為例,該系列沒有停留在對007影片的簡單模仿上,而是從精神內(nèi)核上對其進行了本土化的改寫。007電影的主角詹姆斯·邦德是被神化了的大英雄,《最佳拍檔》的主角之一卻是相貌滑稽可笑的光頭佬,說著一口土得掉渣的方言(在香港發(fā)行的版本中,他說的是臺山話;在臺灣等地發(fā)行的版本中,他講的是山東話)。他與另一位主角金剛機智、滑頭有余,卻絕非勇敢無畏的大英雄。
簡言之,《最佳拍檔》以實用主義、機會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人生哲學(xué)解構(gòu)了007電影的英雄主義、浪漫主義和精英主義,表現(xiàn)出濃郁的香港本土文化特色,并初步顯示出這一時期香港電影顛覆一切權(quán)威的后現(xiàn)代主義傾向。這一傾向在后來王晶和周星馳等人的電影中被不斷強化,成為90年代前后香港電影突出的文化特征之一。
《最佳拍檔》系列在市場上大獲成功。其后,對世界影壇熱門題材和賣座影片的本土化改編和翻拍,成為新藝城常用的選題策略之一。以《阿郎的故事》為例,該片的靈感就來自一部韓國電影,叫《我最心愛的人》。在翻拍過程中,新藝城特別注重影片與香港乃至亞洲觀眾在價值觀和審美趣味等方面達成契合。這可以稱為香港電影一種行之有效的“拿來主義”。
當初上課時,呂言也聽導(dǎo)師分析過這種‘拿來主義’。不過那時候的他并沒有諸多了解,現(xiàn)在他對香港電影的了解又加深了幾分。
“阿言,比對一下有沒有什么出入!”徐克對著身邊的呂言說完后,便喊道:“開麥啦!”
徐克讓呂言比對的則是他手上的劇本和演員們,呂言手中的劇本可區(qū)別與演員們拿到的劇本。這個劇本是對現(xiàn)場的記錄導(dǎo)演對畫面的要求,比如如何分鏡,鏡別等等;以及細節(jié)之類的,比如:演員在這場戲是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需要與哪一場戲連戲等等。
呂言仔細的比對之后,點點頭道:“導(dǎo)演,可以開鏡了。”
如今的他,不再是當初剛進片場時的毛頭小子了。不論是從氣質(zhì)還是話語上都從容、穩(wěn)重了幾分。
這場戲拍的是麥嘉扮演的光頭佬被老婆由張艾嘉飾演的賀東施誤會的鏡頭,不過最難處理的就是小光頭佬的安撫工作。這小東西由于才一歲多,所以很難哄。好在這小家伙特別容易被逗笑,加上其母親也在現(xiàn)場所以想辦法做到那些簡單的動作倒也不難。
這小家伙叫——王嘉明,深得大家喜歡。特別是麥嘉,可謂是當親生兒子一樣寶貝著。
呂言對這小家伙也是記憶猶新,所以格外喜歡去逗他。
“各部門注意,大家各就各位……”徐克跟小光頭佬的母親交談幾句后,便喊道:“ACTION……”
<font color=red>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并相互轉(zhuǎn)告,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