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并相互轉告,謝謝!</p>董青山微笑點頭,“基本上如此吧。”
于是,董青山就跟大家提起了兩件成年往事。這兩件事董天岳也是第一次聽爺爺細說,聽的格外認真。
收藏家把自己的藏品捐給國家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比如民國時期的“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張伯駒雖沒有四公子之首的張學良名氣大,可他是一位文藝奇人。張伯駒不但博學多才,更是一位頂尖的鑒賞大家、收藏大家。
1956年,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大禮: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其夫人潘素,將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無償捐獻出來。
當年,董青山剛剛出世歷練,聽聞此事后,震驚的幾宿沒睡好覺,那是何等的境界呀!那幾幅書畫的價值他是知道的,每一件都是國寶級別的。比如《平復帖》,若是拿出來拍賣,那是價值連城的!最關鍵的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收藏者舍不得。
當年,張伯駒為了保護《平復帖》,差點被害死。汪偽特務丁雪山,在1941年春綁架了張伯駒,開出的贖金是200根金條。如此天價,意在逼張家出賣鎮(zhèn)齋之寶《平復帖》。張伯駒寧死不從,并絕食抗議。
救人心切的潘素,在這姓命攸關的時機,卻絲毫沒有通常女流的作法。她毫不猶豫,斷然拒絕出賣《平復帖》,不是因為她不愛惜丈夫的姓命,而是她深明大意嚴詞道:“我丈夫如今在綁匪手中,生死未卜,我心憂如焚。但是,我不會為救丈夫而賣《平復帖》的,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伯駒了,在他眼里,《平復帖》重若生命,假如變賣了此帖,不幸又流失國外,即使他得救了,也將心如枯槁,雖生猶死。我不能抽去他生命中的支柱,伯駒也不會。丈夫的姓命同《平復帖》一樣不能割舍。假如實在救不了丈夫,我認命,頂多是與他九泉下相會,來世還是一對恩愛夫妻!”
董青山當時聽說了這段往事后,感動的潸然淚下。他在想,真正的收藏大家,當如張伯駒夫婦也!他也是第一次認識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收藏家!這件事也讓他萌生了一個念頭,在他臨終前必然會有所交代。
此后,又有一人觸動了董青山,那就是英際華人趙泰來。
1991年,趙泰來分兩次向江蘇鹽城博物館捐贈各類文物共853件,又向中國歷史博物館捐贈清代名家書畫作品32件,其中包括乾隆親筆御書《孫子兵法》竹簡、明代文徵明所繪《百美圖》畫軸,以及來自圓明園的菊花石等國寶。
后來,趙泰來又給廣州藝術博物院捐贈藏品達一萬多件,其中近千件是國家一級、二級文物。
雖然有些藏家懷疑趙泰來捐的藏品中有贗品,但沒有證據(jù)。話又說回來,就算趙泰來所捐的一萬多件藏品中有幾件民國或者晚晴的高仿,那也不妨礙人們敬仰他這種高尚的精神和收藏境界!
收藏的最終意義是什么?董青山一直在問自己,后來他終于明白了,那是為了傳承!越到晚年,董青山越想做第二個張伯駒,可是他不能,也不敢。這也是董青山為什么不收下百寶箱的原因了。
董青山不是非常喜歡錦盒類的收藏么,他為什么不收下這百寶箱呢?除了這百寶箱非常的珍貴和特別外,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其一,《詠春拳內功心法》他必然會送給三弟梁華的,還給高藝德算是賣個順水人情給他;其二,《宣和秘錄》太過珍貴,送給國家可以彌補故宮博物院的這一空缺,但董青山不能出面,只有讓徒弟出面。
聽完故事后,高藝德和董天岳都很受教。董天岳若有所想,高藝德嘆道:“原來這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呀!藝德自嘆不如!倘若不是師傅點化,我也想不到把《宣和秘錄》捐獻給國家。”
“藝德,《詠春拳內功心法》我就擅作主張送給三弟了,這錦盒和《宣和秘錄》你怎么處理我不管,捐不捐給國家那是你的事。”董青山道。他可不想高藝德以為做師傅的強迫他這么做的
“捐,怎么不捐!”高藝德道:“這東西本來就是送給師傅您的,您說捐那就捐,而且還用我的名義捐,何樂而不為呢?”
“好!”董青山有些欣慰的點頭道:“你也不必心急,否則將來后悔了要怪罪我這老頭子。你回去后再和凌風商議下。”
“是,師傅!”高藝德道。可是想到師傅不是非常喜歡這拼圖百寶箱嘛,那個也捐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