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曰,孫氏“頭七”,四房大祭之曰。從早上開始,沈舉人宅便開門迎客。
靈棚里,幾十個僧人,披著袈裟,舉著是金鐃銅鈸,誦經不斷;幾十個道士,穿著羽衣,拿著是葦管竹笙,吟聲不絕。
靈堂內外一片素白,沈舉人穿著喪服,面帶哀色地招待族親與朋故。看著靈前披麻戴孝行孝子禮的俊秀少年,聽著沈大老爺說他已經過了院試,又是“小三元”,若不是母喪,明年就能下場應舉,前來吊祭的客人除了對沈大老爺說著“節(jié)哀順變”之外,少不得還要贊上兩句“雛鳳清于老鳳聲”。
沈舉人嘴上謙遜,可不時撫摸著胡須,少不得帶了欣慰之色。
如此場景,外人看了沒什么,卻刺了不少與四房相熟的族人的眼。不少人面露詫異,望向坐在首位的宗房大老爺。
宗房大老爺恍若未見,低著頭飲茶。他是宗子,現(xiàn)下族長老太爺年邁,雖依舊掛著族長之名,可族中庶務多有宗房大老爺打理。他既不說話,其他房頭的老爺,就算有心里嘀咕的,也不好說什么。
坐在族親中末位的正是外九房的狀元公沈理,看著沈舉人如此作態(tài),立時憋了一肚子火。
他坐在末位,只是因輩分的緣故,族人無人敢看輕這位狀元爺。他盡管居喪守制,并不在官場,可還不到而立之年,除了有族伯為京官外,還有大學士府為岳家,不愁無人提挈。等到孝滿起復,狀元出身,端的似錦繡前程。
旁人顧念沈舉人的顏面,盡管心存疑慮,也多是閉口沉思。只有沈理擔憂了一晚,此刻再也忍不住,皺眉道:“源大叔,瑞哥兒怎么不見?這是哪一位,怎地嬸娘靈前占了孝子之位?”
沈理回鄉(xiāng)時,孫氏雖病重,可還沒有去世。沈理身戴重孝,忌諱探病,可卻是見過沈瑞的,即便覺得嬌生慣養(yǎng)了些,可規(guī)矩行事并未走樣,“愛屋及烏”,也是打心里親近。
就是靈堂上跪著的沈瑾,十四的廩生,在族中也不是無名之人,不僅跟著沈舉人參加過沈理之母下葬,還曾同幾位有了功名的族兄一起去拜會過沈理。
沈理之前對沈瑾并無惡感,可眼下見他毫無愧色地占據(jù)孝子位,不由厭到極致,才故作不識。
沈舉人聞言,神色有些僵硬,訕訕道:“瑞哥兒病著,這是我長子瑾哥兒,我們老安人心疼瑞哥兒臥病,怕他折騰的厲害,吩咐讓瑾哥兒過來執(zhí)禮。”
沈理聞言,越發(fā)憤怒。
這孝子位哪里是能隨便占的,即便眼前這少年是沈舉人庶長子,為嫡母守靈為應有之意,可卻不當占孝子之位。就算是沈瑞不在,沈瑾也當將沈瑞的位置空出來,以別嫡庶尊卑。
還有沈舉人這話,將沈瑾介紹為長子,而不是庶長子,模糊了嫡庶名分,接下來將沈瑾記在孫氏名下,是不是也是水到渠成?
可是這樣的話,對沈瑞來說,不僅從唯一的嫡子成為嫡次子,還失去孫氏留下的一半嫁妝。
沈舉人之所以敢這樣做,無非是沈家勢大,孫氏是孫家獨生女,沒有兄弟子侄出面,孫氏嫁妝都在沈家人手上,無人為沈瑞張目。否則的話,孫家人咬住一條“圖謀嫡妻嫁妝”,兩家就得對簿公堂。
族人都曉得,孫氏年過三十才得了嫡子,傷了身體,四房老安人便將二哥抱過去養(yǎng)育,過于溺愛,養(yǎng)成了頑劣任姓的姓子,盡管不過總角之年,可已名聲在外。
沈瑾卻是不同,不僅年少聰敏,而且學業(yè)有成,在沈家小一輩中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才。沈家既是書香望族,子弟讀書是常例,十幾歲的秀才常見,可像沈瑾這樣天分的卻是有數(shù),上一個正是狀元沈理。
加上他的出身,即便是庶子,可生母鄭氏并不卑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