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朝群星閃耀,文武薈萃,以戰(zhàn)功封侯的官員,俱有過人之處。趙嘉的確戰(zhàn)功彪炳,治政能力非凡,但是,放到一群歘歘放光的星星中,未必是最閃耀的一顆。
奇怪之處在于,后世的史學家研究漢武朝歷史,總會將他單提出來,絞盡腦汁,遍查史料,耗費數(shù)十年時間,專為弄清一個謎題:這篇文章是否真實,有沒有被人工進行過刪改。
乍一看,這個問題簡直荒謬。
太史令親歷盛世,所著史書原件現(xiàn)藏國家博物館。因其真實性和可靠性,西亞、中亞、東歐乃至印度等國家地區(qū)研究歷史,都會以其為參考。
別的篇幅都沒有問題,為何單說趙嘉傳有假?
一切的起因,是源于對太史令司馬遷墓的一場搶救性發(fā)掘。
在發(fā)掘過程中,學者們發(fā)現(xiàn),墓中除了少數(shù)象征身份的器皿,盡為太史令生前所著簡牘。其中一篇,正是引發(fā)這場爭論的《趙嘉傳》。
文章的大部分內容和館藏無異。
引起爭論的,是穿-插-在其中,一段關于趙嘉為人嚴酷,行峻法的記載。
按照這段文字所述,趙嘉首創(chuàng)“凌-遲”之刑,奉法不避親貴,宗親皇室亦懼。
其與郅都、寧成、張湯等頗善,郅都去世時,趙嘉親往祭拜。張湯獲罪,趙嘉當?shù)钪毖裕瑢⒄_告之人送入牢獄,重審其罪。
郅都號稱蒼鷹,列侯宗室見之側目,屬漢初酷吏典范。寧成手段非常,令宗室豪桀惴恐,也是酷吏界的標準模板。張湯與趙禹編纂律法,屬執(zhí)法從嚴的典型代表人物。
和這三位交情莫逆,還是“千刀萬剮”的首創(chuàng)者,說趙嘉和酷吏不沾邊,委實有些站不住腳。
對比史書藏本和隨葬竹簡,學者們都是一個頭兩個大,誰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說原本為真,趙嘉就是循吏;以墓中竹簡為準,趙嘉就向酷吏無限偏移。
實在無法定論,就只能一邊繼續(xù)史學界的爭論,一邊將發(fā)掘出的竹簡和史書原件擺放到一起,到底真相如何,由觀者自行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