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天大旱,民饑,易子相食。
約莫才一更天,舞陽城中的大部分百姓卻已熄燈歇息。這座隸屬于南陽府的小城,畢竟不同于那些繁華的大城市。除了個別鄉(xiāng)紳富戶的大門外懸掛的紅色或者白色的燈籠還有少許昏暗的燈光外,大部分地方都是漆黑一片,說不出的陰森和凄涼。
舞陽,在夏禹時代便已得名。因位于舞水之陽,故而有此之名。其地處平原,土地肥沃平坦,而又少山多水。除了偶爾的戰(zhàn)亂波及到此,大部分時候,這里百姓的生活即使算不得富裕,也算能過的過去。
但今年的形勢卻大大不同。
波及陜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五省大部分地區(qū)的旱災(zāi),在今年春季也終于擴展到了這里。數(shù)月時間都不見一滴雨,舞水的水流也越來越小。但大部分百姓天天仍不惜勞力肩擔(dān)車運,不斷從舞水中取水灌溉,終于將春耕進行了下去。
但不曾想一場蝗災(zāi)過后,剛剛抽出嫩芽的黍苗便成了光禿禿的一片,拼盡一切想要在秋收時節(jié)來次收獲的希望也完全落空。但個別百姓仍抱有一絲希望,他們聚集于廟宇道觀,渴望老天見憐,來一場雨。雖然目前的時間是晚了一點,但想到只要將種子種下去,以后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收獲,他們心中又充滿了希望。
但老天似乎此刻正在打盹,對他們的祈求毫不理會。太陽依舊炙熱,空氣依然干燥,沒有一絲想要下雨的跡象。百姓眼巴巴的望著老天,老天卻也總是沉默不語。兩相對峙,最后還是那些可憐的百姓輸了,春耕的時間已完全過了。
天不救人,人就只能自救。
天下間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沒有耕種就沒有收獲。知道自己再等下去,等待一家老小的就只有活活餓死。他們收起行裝,往南去,去投靠自己的親朋好友。心想只要熬過這個旱季,將來再可以再回來重整家園。
他們是幸運的,至少還有親朋好友可以投靠。而對于大部分普通百姓而言,他們自生下來便呆在養(yǎng)他們,育他們的這片土地上。他們沒有親朋好友可以投靠,安土重遷的心緒讓他們也不愿離開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于是他們便由農(nóng)夫淪為了乞丐。
五月過后,選擇這樣生活的百姓也越來越多。本就有不少乞丐的舞陽城內(nèi)在又增添了不少災(zāi)民。他們大部分是從附近鄉(xiāng)下或是隔壁幾個縣逃難來的,但也有個別是從更遙遠(yuǎn)的陜西跑來,那里的旱災(zāi)遠(yuǎn)比河南更加嚴(yán)重。聽人說,有些地方,十幾座村落都遇不到一個活人了。
官府沒有地方,也不想安置這些災(zāi)民,他們大部分人就睡在街道兩旁的屋檐底下。為了避免被春夜的凜寒凍死,他們緊緊的擠作一堆,依靠著彼此的體溫茍且活命。而內(nèi)心則不斷的抱怨著、詛咒著這個不公的老天。
而他們的凄慘境遇,在眾人眼中早已見怪不怪。似乎所有人都以為這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模麄兙驮撛獯四ルy。沒人理會他們,更沒人在意他們的生死。最多最后有人將他們的尸首丟棄在北城的亂墳崗中,化作樹下的一團沃土。
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就例如此刻靠近城西門的一座高大府邸之內(nèi),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的熱鬧場景。大廳之內(nèi)歌姬婉轉(zhuǎn)低唱,主人和客人交杯置酌。錦帽貂裘被隨意放置在一旁,劃拳勸酒之聲隔了老遠(yuǎn)都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