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朝,袁嘉升乘坐龍輦自寢宮行向皇極殿,準備與群臣商議給孫傳庭捐助兵餉之事。
明末流寇肆虐,籌集兵餉是一件極為緊迫之事。不僅是孫傳庭,吳三桂等諸將手下將士很多也是少的五個月,多的十來個月沒有發(fā)餉,軍心不穩(wěn)。因為“士農工商卒”,當兵的在明朝是沒社會地位的。尤其明末亂世,從軍的人,大多是為了可憐的軍餉從軍——有了軍餉,他們的家人才有可能不在饑荒等天災中餓死。此前就經(jīng)常有邊軍數(shù)月沒發(fā)軍餉,導致嘩變或投降滿清。
袁嘉升對籌集軍餉的事很重視,一大早就興沖沖趕往皇極殿。皇極殿是明朝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所建,落成初名是奉天殿,到嘉靖四十一年,改名皇極殿,是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宮殿之一,也就是民間傳說的“金鑾殿”。一般只有涉及大明社稷安危的大事,比如天子大婚、冊立皇后、出征儀式等皇帝才在這殿中舉行。袁嘉升第一天上早朝,就選擇在這里會見群臣和皇親國戚籌餉,目標是一百萬兩餉銀,這是關系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
袁嘉升和御馬監(jiān)總管太監(jiān)高起潛等幾位內侍到了皇極殿,竟然發(fā)現(xiàn)大殿內又空蕩蕩的,一個大臣和外戚都沒有來!
袁嘉升一身黃色袞龍袍,一個人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面色鐵青,一言不發(fā),旁人明顯可以感覺到他內心的憤怒:大臣不知亡國恨,天亮了還不上早朝!
見崇禎的臉色不太好,身邊的高起潛趕緊上前道:“皇上稍等片刻,老臣這就去命人再鳴鐘鼓。”
在紫禁城午門正中門樓兩邊,分別有兩座闕亭,里面放置了一皮鼓和一銅鐘。平時早上只要鼓響,長安門的左右兩門就開了,百官步行進長安門,經(jīng)天街,上金水橋,入承天門,繼而進午門,到皇宮大殿上朝。等到百官都進殿站好,就鳴鐘關閉長安門!這叫“鼓嚴肅班,肅班鳴鐘”。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鐘鼓齊鳴”召集大臣!
高起潛上前請示“再鳴鐘鼓”,意思是要鐘鼓齊鳴召集眾臣。袁嘉升一揮龍袍的袖子,道:“今天宣詔之人,定要全部到齊,否則鐘不歇,門永不閉!”
于是,午門兩邊的鐘鼓突然齊鳴,經(jīng)久不息。那些睡過頭或準備不上朝躲避籌餉的大臣們終于知道自己闖了大禍,急忙奪路狂奔趕來皇極殿。
晚明時期的文官多住西城,在大殿上卻站東邊;武官們多住東邊,在大殿上卻要站西邊。原來一般都是大臣比皇帝先到大殿,趕到之后,走到對面各就各位。那天,袁嘉升早早上朝,在大殿坐著,臉色鐵青,窩著一肚子火,文武百官自然不敢大搖大擺在大殿上走到對面去站班上朝,否則是對皇帝大不敬,皇帝一生氣,有可能找個大不敬的理由就把他們砍了——這樣的事,以前崇禎也經(jīng)常做。
想當年,魏忠賢號稱“九千歲”,權勢滔天,囂張跋扈,也被崇禎不動聲色干掉了,所以群臣對崇禎還是心存畏懼的。他們到了皇極殿,不敢正視發(fā)怒的袁嘉升,在地上匍匐前行,像狗一樣爬到對面,然后再直起身子上朝,等候袁嘉升的指示。
到了中午,終于站班的朝臣和征召的戚官全來齊了!袁嘉升嚴厲的目光掃過殿中的群臣,落在戶部尚書倪元璐身上,故意厲聲問道:“倪大人,今天籌餉乃是頭等大事,戶部原來為何遲遲不給孫傳庭撥付軍餉爾等是要欺君嗎”
戶部尚書倪元璐趕緊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道:“皇上明察,國庫僅有區(qū)區(qū)四十萬兩銀子,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聽國庫里沒錢,袁嘉升語氣稍微緩和,對群臣說:“眾位愛卿,現(xiàn)在國家有難,國庫又空虛,諸位世受我大明皇恩,還望能解囊相助啊,朕今日想籌集一百萬兩軍餉!”
明朝大臣的俸祿,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朱元璋小時候父母死于饑荒,與當時的貪官有直接關系,所以明朝給官員定的合法俸祿很低,明朝著名的海瑞當年為母親祝壽,買了兩斤肉都立時傳遍官場。明代皇帝對最賞識的大臣和勛戚們賜銀兩也低,到三百兩就是奇聞了,萬歷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在家鄉(xiāng)蓋房,他賜銀一千兩就被時人稱“其數(shù)已太多”!崇禎不久前給來進京勤王的平西伯吳三桂發(fā)一千兩內帑,他自己也認為已經(jīng)是天大的恩賜了!
在過去,崇禎皇帝也一向幻想大明官員恪守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即使俸祿微薄,也會不計私利,為朝廷賣命。所以崇禎天天給大臣們念叨節(jié)儉,灌輸廉潔奉公的大道理。今天袁嘉升又讓他們捐軍餉,多達一百萬兩之巨,殿下的群臣紛紛竊竊私語。
內閣大臣魏藻德那天來得早,一泡尿在襠里憋不住了,便第一個站出來表態(tài):“皇上,非臣等不想捐餉,只是臣等平日俸祿微薄,上有高堂,下有妻兒,實在沒有余錢!”</p>
<strong></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