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識字率非常低,別說是一里,就算是十里一亭,都很難找到幾個識字的。
低識字率讓政令的推行愈發(fā)艱難,只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通知到郡縣下的每座村寨。
顧繼是馬邑縣寺門的小吏,識得幾個大字,他先用刀筆把詔書上的文字在竹簡上細細雕刻一遍,再在心中默念好幾遍確保不會忘記。
寺門里養(yǎng)馬,還供他們用,竹簡擰巴成一卷揣在懷里,翻身上馬。他坐在馬鞍上,表情閑適。
馬鞍的打造技術并不很難,但有了此物即便是騎術不是很好的人都可以輕易操控馬匹。制造馬鞍,主料是皮,除此之外就是鐵做的馬鐙。皮子包裹著木框做成座椅,中間塞了點曬干的稻草當填充物,鐵馬鐙拴在馬上,腳勾進馬鐙里,著力點很明確。
馬具中最值錢的就是鐵打的鐙,鐵很值錢,產(chǎn)量也低,不是每幅馬鐙都是鐵做的,顧繼聽說朝廷那邊還有木頭做的鐙,和皮子做的鐙。
顧繼想了一下,覺得這兩種鐙材料都不怎么樣,估計很容易壞,他勾勾鐵鐙,滿意點頭:還是咱郁縣令厲害,鐙到的早,還是鐵的。
騎馬沒多久就到陸家寨了,他挑得時間好,大下午的,早晨出去買賣亦或當腳夫的都回來了,剩下沒回來的,估計都是去河東或者其他郡縣了,沒幾天走不來。
到時候讓村人口耳相傳算了。
他找到里長說:“陛下有詔令,你看著把村里人集起來,宣布一下。”
陸里長點頭,隨手招了幾個小孩。
都是些三四歲的孩子,拿著木質(zhì)的小弓小劍在街上瘋跑。農(nóng)忙的時候需要他們干活撿掉地上的麥穗,但現(xiàn)在就拖著鼻涕玩。
“大父,有何事”
“你去說下,讓人都到院子來,有事要宣布。”
小孩呲溜吸鼻涕伸出手說:“大爺,要豆子。”
“討命的東西。”拿了把蒸熟的豆子放小孩兒手心,小孩兒湊近聞了聞,嘻嘻哈哈走了,半晌不到,滿大街都是他們的大呼小叫。
“里長有事要說,都到他家院子來。”
“里長的院子,里長的院子。”
兒童稚嫩卻高分貝的尖銳童聲傳遍了村子的每一個角落,怕是連后山坡牧羊的少年郎都聽見了,更別說是往復來之的村人。
……
江觀潮在陸魯班院子里,隔著籬笆男童女童的尖嘯聲不斷騷擾他的耳膜。
“三娘不去看看”
陸魯班頭都不抬:“等村人聚集尚需時間,我這離里長家又近,等會兒再行吧。”
江觀潮和陸魯班的關系,是被人盯著的,陸魯班別的不說,豆蔻年華,長得漂亮,西漢談婚論嫁又來得早。當時江觀潮在人眼中不過是個賣豆醢的,長得俊俏不錯,卻也是商賈,還是隴西云游至馬邑,算算配陸三娘正好。
旁人不曉得他們湊在一起研究黑科技,都以為三娘好事將近,還有碎嘴的婆子上門打探合何時行昏禮。
后來江觀潮和陸魯班一起做出神臂弓,在知情人眼中就覺得他們不是那么回事了,這兩人吧可能有點像是俞伯牙和鐘子期,高山流水,是技術上的知音。
當然了,陸家村寨的人普遍知道陸魯班的匠人技藝,好是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她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還早亡的兄長,又或者是當了多年匠人的阿翁都要好,嫻熟又精湛,不過輪創(chuàng)造力還是很不行。
自家人也不吹捧自家人,他們覺得神臂弓能做出來,還是沾了江郎的光啊,這時候再言陸魯班跟江觀潮情投意合,就折殺江郎了!
三姑六婆提問,都說他們是君子之交,再也不說閑話了。
陸魯班開始可能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少女情愫,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江觀潮不進一步示好,她也就歇了心思,干脆一心搞科研。
等人聚集的差不多了,他們也往里長家走。在村里的也不過就百人多點,里長家的小院子勉強塞得下。
前面的人看見了顧繼,都簇擁著向前,江觀潮站在后面有點好笑,他不合時宜地想到了一個比喻,高考作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罐子里頭擁擠的沙丁魚”。
顧繼讀了詔書上的內(nèi)容,政令很書面語,文鄒鄒的,讀了好幾遍村人都沒聽懂,他不得不把一句句話蹂、躪碎了解釋:“就是說陛下廣開募兵制度,招募人去當兵,騎術精湛者優(yōu)先,當騎兵的話可以拿到錢。”
“還給錢”下面嗡得一聲就炸開了,金鼓轟鳴。服兵役是不給錢的,只給田地,內(nèi)陸之人很在乎這些田,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份可以流傳下去的厚重的基業(yè),但是馬邑這里是沒辦法種田的,不是說田不夠好,只是田里的莊稼物估計還沒種好,就被來去匆匆的匈奴騎兵用馬蹄子踐踏了。久而久之,當?shù)厝司鸵苑拍翞橹髁恕?
“可以上陣殺匈奴人嗎”
“可。”
……
陸家寨的壯年男子不少,顧繼一走就三五成群湊成一圈,興沖沖地討論當兵的事。
國家的最低征兵年齡是20,但是募兵不一樣,十六七歲就可以報名,連十二歲的陸十郎都蠢蠢欲動,更不要說上面年紀比他大的。
他們滿腔熱情,恨不得立刻上馬殺敵報效祖國。
抒發(fā)了一會兒情感之后,又開始討論當兵的收入。
步兵是沒有錢的,但是管吃管喝管,有服過兵役的郎君對比當年拿到的糧餉說:“給的糧食比服役多不少。”
而騎兵的糧食也是配給的,刺猬還有錢拿出來。
陸家郎君揣度著:“便是募兵,以我等之騎術,當騎兵還不是綽綽有余”
“騎兵一日就有兩文,當上伍長十長更高,而且匈奴人的頭也算功績……”
西漢早期,富庶地區(qū)的百姓當長工,一年能賺一千五百文左右,邊陲地區(qū)收入更低。
別看一日只給兩文,普通老百姓掙錢后還要用錢去買糧食等物,騎兵的錢可是凈掙的,他們不用買糧食。
“哎,就不知能否當騎兵,先頭征兵時候,騎士很少。”
江觀潮過來的時候正好聽見這話:“以爾等騎術,想要當騎兵怕是無妨。”
“江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