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七年五月初五,皇后芳辰,帝后于太極宮兩儀殿設(shè)宴,朝中五品以上官員及命婦皆列席殿中。
皇后王氏出身太原王家,高門貴女,美貌溫婉又賢良淑德,在今上被冊立太子后便由先帝做主,嫁入東宮,做了太子正妃。
當(dāng)今圣上與皇后王氏少年夫妻,情誼甚篤。圣上膝下如今有六子三女,最為出彩的便是皇后所出的一子一女,襄王李睿和昭城公主李瀅玉,龍鳳雙生又聰慧可人,深得圣上喜愛。
皇后是眾皇子公主的嫡母,她的芳辰宴上,自然有皇子公主獻上芳辰禮。
一眾皇子公主中,襄王李睿與昭城公主年紀最小,但舉止大方得體,奉上親手所做的芳辰禮后,童言稚語哄得帝后開懷不已,喜得皇帝一手一個摟在懷里,寵愛之情溢于言表。
殿下百官看得清楚,借著觥籌交錯的功夫?qū)σ暳藥籽郏闹辛巳弧?
襄王殿下怕是不久后就要入主東宮了。
朝中重臣倒是沒有別的想法,畢竟襄王是皇上嫡出的皇子,自不能與其他庶出皇子等同。再者,太原王氏乃五姓七望之一,在朝中頗有勢力,與長孫太尉聯(lián)系緊密。連皇帝母舅長孫太尉都站在皇后王氏那邊,自然不會有大臣反對襄王的儲位。
相較于頗得圣心的襄王殿下與昭城公主,當(dāng)今圣上的其他皇子公主無疑要黯淡許多。
大皇子陳王李忠、二皇子許王李孝、三皇子杞王李上金、四皇子雍王李素節(jié)還有五皇子代王李平,這五位皇子殿下,除了雍王李素節(jié)的母妃有著婕妤之位外,其余四王的生母皆是宮人,迄今無品無級。
雍王李素節(jié)與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同為婕妤蕭氏所生。蕭婕妤出身蘭陵蕭氏,家世不凡,生得嫵媚動人,初入東宮便為良娣,也曾寵冠后宮,晉位正一品淑妃,接連生下義陽公主、雍王殿下和宣城公主。
只是,蕭淑妃不甘淑妃之位,在皇后有孕時對皇后頗多不敬,惹得皇帝大怒,差點貶為庶人。還是皇后看在三位皇子公主的面子上,向皇帝求了情,這才只撤去了她淑妃之位,降為美人。
自此之后,美人蕭氏一反往日跋扈,對皇后極為恭謹。今年年初,皇后做主,將蕭氏的位份升至婕妤。只可惜,位份上來了,曾經(jīng)的盛寵卻不再。曾經(jīng)最受帝王寵愛的雍王李素節(jié),早已被襄王取代,更別提義陽與宣城兩位公主。
比起還算有點存在感的雍王與兩位公主,其他四位由宮人所出的皇子全然被后宮與前朝所遺忘。誰叫他們母族不顯還不受皇帝重視,自身也沒有出眾之處,平庸至極。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即使代王李平因病無法前來賀皇后的芳辰之禮,上座的皇帝也只是感慨一句“代王的體質(zhì)太弱”,轉(zhuǎn)頭就因昭城公主的撒嬌賣癡而將重病的代王忘之腦后。還是皇后賢德仁善,命太醫(yī)署令丞去臨照殿為代王診治,毫不在意代王重病壞了自己的芳辰宴。
百官命婦見狀,皆贊皇后仁德,卻沒有注意到皇后王氏在掩袖舉杯的時候,唇角露出的些許笑意。
代王李平,雖然死在今日有些晦氣,但果然,還是死人才能夠讓她徹底放心。
畢竟,他可是那個女人的兒子。
太極宮臨照殿中,因為代王突如其來的重病,殿內(nèi)一眾內(nèi)侍宮婢皆慌了神。
代王李平雖然是宮人所生,生而體弱,性格木訥,不受皇帝重視,但畢竟是皇帝親子,御封的代王殿下。哪怕他們心底埋怨自己沒能好命分到襄王殿下或是昭城公主那里伺候,平日里他們也不敢怠慢代王殿下。
代王昨夜突發(fā)重疾,起不來床還神智昏沉,伺候的宮人不敢耽誤,連忙去太醫(yī)署請了醫(yī)官過來。因為今日是皇后芳辰,他們不敢鬧出太大動靜,生怕壞了皇后的心情。可代王這病著實兇險,這會兒還沒有清醒過來,更別提到芳辰宴上獻禮。
代王生母早亡,伺候的宮人不缺,但能夠給他做主的唯有皇帝與皇后。乳母方氏無奈,只得命人將代王那一份芳辰禮代為奉上,并將代王突發(fā)重疾的事情稟告給帝后。
說到底,是代王這突發(fā)的病癥太過兇險,高熱不退,再耽擱下去,代王若是有個萬一,他們這群伺候的宮人必然獲罪。莫不如稟告皇后,盼著帝后仁慈,留他們一命。
領(lǐng)皇后懿旨前來為代王診治的太醫(yī)署令為代王診脈之后,嘴里泛苦。
代王是胎里帶來的弱癥,先天不足,須精細地養(yǎng)著。幸好生在皇家,皇后仁德,不忌庶出皇子,不吝上好藥材。只是,代王殿下本就天生體弱,偏生心思重,小小年紀常有郁結(jié),從小到大,大病小病不斷,相較于小了他半歲的襄王殿下,這身子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太醫(yī)署令能怎么辦勸慰代王殿下寬心,莫要心思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