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京華牽著大公主出得殿門,剛深吸了一口新鮮氣息,掌中小手就用力一掙。
她下意識松開,低頭看時,大公主已經(jīng)扭頭跑去階下,一個穿藍衣藍裙的婦人迎上來,小聲詢問:“公主怎么了?”
大公主回頭看一眼許京華,小臉皺成一團,“我不想同她玩,她手扎人。”
“?”許京華攤開手看了看,雖然擦了面脂,雙手已經(jīng)比以前柔軟多了,但虎口手掌確實都有老繭,那小公主細皮嫩肉的,也有可能真扎得慌。
她無所謂地舒展手臂,站在大殿門口伸了個懶腰,懶洋洋說:“那你看著她吧。”就提著裙子邁下臺階,大步穿過庭院,去了慶壽宮大門口。
小屁孩挺拿自己當(dāng)回事兒,好像誰愿意同她那種人嫌狗厭年紀的孩子玩似的,還斜眼看人——許京華決定收回那句“皇家的人都挺好的”。
她溜達到大門外,有個從昨晚就服侍她的宮女也跟了出來,大約瞧出她不太高興,低聲道:“大公主是皇上長女,胡貴妃又得寵,因而從小驕縱。先帝大行后,娘娘郁郁不樂,皇上還提過要把大公主送來承歡膝下。”
許京華好奇起來,卻怕院子里人多,誰耳尖聽了去,就又往外面走了幾步,才追問:“那娘娘怎么說的?”
“娘娘說沒必要,慶壽宮里有大殿下呢。大殿下懂事體貼,很能寬慰娘娘。”
許京華笑起來:“可不是么,大公主送娘娘這兒來,還承歡膝下,不添亂就不錯了。”那么任性,到時候還得太后娘娘從頭管教,娘娘看著年輕,到底上了年紀了,哪操的起這個心。
宮女道:“姑娘說的是。胡貴妃因此,很有些失落,大公主也從那以后,不愛往慶壽宮來。”
那么點兒小娃兒還挺記仇,不過有這一節(jié),也不怪大公主不給她好臉色看了,許京華就說:“算了,不提了,咱們上哪溜達一圈?”
“您昨兒回來,不是說海棠開得好么?奴婢陪您去折幾支回來插瓶,可好?”
“可以折嗎?”
“當(dāng)然。其實宮里有定例,每日都會送新鮮的花兒到各宮去,或是給娘娘們插戴,或是插瓶觀賞,不過,娘娘這一年都沒心思,不叫他們送而已。”
哦,對,先帝駕崩才一年,論理還是在孝期的,不過許京華看那些妃子除了沒穿大紅大綠,似乎也沒有服喪,就等宮女和門上小內(nèi)監(jiān)打過招呼,在去采花的路上問她。
“皇帝之喪向來以日易月,就是一日當(dāng)一月的意思,二十七日便已除服。”
皇家規(guī)矩果然和外面不一樣,許京華向?qū)m女道謝,“多謝姐姐告訴我,姐姐叫什么?”
“奴婢翠娥,不敢當(dāng)姑娘這稱呼,姑娘有事盡管吩咐翠娥就好。”
“翠娥姐姐幾歲了?什么時候進宮的?一直在娘娘身邊服侍嗎?”
“奴婢十七歲,進宮四年,是齊王殿下開府大婚后,才到太后娘娘宮中服侍的。”
“叔父什么時候成婚的?”
兩個人說著家常,溜達著去花園,“三年前,殿下十七歲的時候。本來皇子十五六歲就都娶妃開府了,不過那兩年先帝忙著重建京城,顧不上,娘娘也不急。”
這么一說,大皇子豈不是也到年紀了?許京華就笑嘻嘻問:“那大殿下呢?什么時候成婚?”
“大殿下還沒選妃呢。”
翠娥只說了這一句,便沒下文,許京華追問:“怎么還沒選?”
“奴婢不知。”
許京華轉(zhuǎn)頭看翠娥,她只回了個微笑,說:“前面有個小花園,就到了。”
看起來像是不想說,許京華也沒勉強,另問:“我聽大殿下說,他還有幾個兄弟,怎么方才沒來?”
“皇子殿下們早起都要上學(xué)堂,得下課后,才來給娘娘問安,姑娘待會兒就見著了。”
“其他幾位殿下,是像大殿下多一些,還是大公主多一些?”許京華本來想直接問人好不好相處,但剛才翠娥回避不答,讓她隱約感覺到,有些話宮女可能不便說,就換了種問法。
“殿下們都讀書進學(xué)了,自然知書達理。不過,二殿下是大公主同胞兄長。”
“那二殿下多大了?”
翠娥看她什么都不知道,便依次說了一遍,“二殿下跟姑娘同歲,三殿下十二,四殿下八歲,周昭容還生了一位小公主,才兩周歲,今日沒抱過來。”
許京華一聽說這么多孩子,還多數(shù)都是比自己小的,就沒了興趣——她從小就不愛和比自己小的玩兒,傻不說,還一打就哭,忒沒意思。
反正太后娘娘也沒多提,應(yīng)當(dāng)是都不要緊,應(yīng)付一下就行。許京華把這些龍子龍孫拋到腦后,和翠娥折了幾支海棠花,看旁邊杏花開得好,也折了幾支,一起帶回去。
回到慶壽宮時,人已經(jīng)都走了,恢復(fù)平時安靜,太后見她們兩個捧著花回來,眼前一亮,笑道:“啊喲,京華這是帶了滿懷春色進來么?真好看。”
“嘻嘻,翠娥姐姐記得我說海棠花好看,帶我去摘的。”許京華捧到太后面前,給她細細瞧,“我還看見梅樹上結(jié)了梅子,綠油油的,翠娥姐姐說,過幾日可以摘一些來泡酒。”
“嗯,你叔父最喜歡梅子酒,叫他帶你弄。去把花插起來吧,咱們也點綴些遲來的春色。”
許京華就興致勃勃地和宮女們一起把花插入瓶中,插完花,太后讓她洗洗手,坐下吃點心。
“昨日怕你爹傷感,我一直沒問,你娘那邊可還有親人?”
“就算有,也不必找的。我記得我娘病中說過,當(dāng)初跟著父母兄弟往幽州逃難,因她是女孩,又年紀小,走得慢,半路上她父母就把她丟下了。”
太后聽得面上變色:“竟有這等狠心的父母,那她后來是怎么到幽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