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接下來,觀音就表示,為了能夠制止這一場兵臨城下的生死之戰(zhàn),西方佛門愿意做一次和事老,由他們出面去和勤王大軍談條件。
趕來勤王的各地豪強世家其實也知道,朝廷氣數(shù)已盡,只不過他們世代受皇室恩寵,若是此時不站出來保一保皇室血脈的話,只怕整個家族的名聲都要臭了,在看重名聲重于性命的世家來說,保皇,就相當(dāng)于保住了家族的名望。
不過,如果能和平解決,既保住了皇室血脈,又還清了欠皇室的人情的話,想來這些人也是不愿意為了那樣的昏君白白送死的不是嗎
觀音所提出的條件,幾乎沒有人舍得拒絕——
張道陵所率領(lǐng)的義軍,打的不就是“誅昏君、平天下”的旗號么那就讓坐在皇位上的那位陛下退位嘛,人家都不是皇帝了,總能免去一死吧
義軍不滿的,無非是這個皇帝胡作非為,鬧的天下百姓民不聊生,那就換一個皇帝嘛。張道陵收的那個徒弟聽說也是劉氏皇族血脈,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選嘛,又是義軍統(tǒng)領(lǐng),對于支持義軍想混個“從龍之功”的投機分子來說,劉錄登基為新帝,真是再適合不過了,他們也能滿意。
當(dāng)然了,為了讓勤王大軍主動放棄王城,張道陵他們也必須有所退讓。既然已經(jīng)奪了那昏君的帝王之尊,作為交換,新皇必須饒皇帝一命,以王爵之位供奉。
至于新皇登基之后,會不會找機會尋禪位昏君的晦氣觀音沒有說,或許她想到過這個問題,但是,誰會在這個時候提這種容易葬送和談的話題呢
說句不好聽的,誰都知道退位的昏君落到新皇手里沒好日子過,尤其這位新皇還是和昏君有滅門之仇,只是,現(xiàn)在雙方都需要一個臺階,來結(jié)束這場早已注定了勝敗的戰(zhàn)役罷了。
而觀音,就是來給這兩方人馬搭梯子的。
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這兩方人馬都得感激她不說,西方佛門在東土的名望也會大漲。
誰也不想打仗,更不想眼睜睜看著那么多無辜之人在這場戰(zhàn)役中流血犧牲,因此,觀音此言一出,就連對報仇最為執(zhí)著的劉錄,也沒辦法一口拒絕。
他憑什么拒絕呢
他已經(jīng)不是從前那個一心只想著復(fù)仇的少年了,他長大了,在張道陵的教導(dǎo)下,知道了天下百姓的苦楚,也明白觀音所說的,才是對所有人來說最好的一個解決辦法。
不用死人,也能讓前來勤王的那些世家大族保住顏面、主動退軍,更能兵不血刃地拿下王城,讓他們手底下這幾十萬大軍能以最小的傷亡,完成所有人為之流血犧牲的目標(biāo)。
可是,道理他都懂,到底還是不甘心啊!
那個昏君,害死了多少無辜之人,害得他家破人亡,到頭來,就一個“退位讓賢”就完了
還有王城那些助紂為虐的奸佞呢開城門和談,這些人難道就這么白白饒恕了
面對劉錄的憤怒與質(zhì)疑,觀音慈悲的臉上笑容更加的淡然,口中說出來的話,卻讓人忍不住膽寒——
“那些個助紂為虐的奸佞,殘害黎民、禍害蒼生,自然是不能輕易饒恕的,只是,我佛慈悲,正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也該教他們有個贖罪的所在。這樣罷,此間事了,那些人便交予貧尼,還要請新皇于王城之外,擇一處苦寒的所在,修筑廟宇,命那些奸佞剃度為僧,日日在佛前懺悔,為他們害死的那些無辜百姓祈福。”
這是西方佛門一貫的套路了,雖然不會輕易殺生,但給出的懲罰,往往卻令人生不如死,偏偏外人不知情的,還要夸他們一句慈悲為懷。
“觀音菩薩此言差矣!若果真如此,我只怕那些被昏君奸佞害死之人,到了地下做鬼也不安生了。” 明瑜清亮的聲音突然從外面?zhèn)鱽怼?
“師叔!”劉錄驚喜得差點跳了起來。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但他總覺得觀音提出的條件看似公允,卻透著一股子詭異,現(xiàn)在好了,明瑜師叔回來了!
師叔素來厭惡西方佛門,有他在,觀音的陰謀肯定沒辦法得逞了。
作者有話要說: 日六千全勤圓滿完成!感謝小可愛們的訂閱支持,愛你們(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