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二月,關(guān)北一連下了幾場大雪,北風冷得刺骨,路上的行人全都穿著厚厚的棉襖,戴著棉帽,行色匆匆。。
李謹言加了兩件衣服,又披了斗篷,圍了圍巾,坐在車里,卻還是覺得冷。
同車的樓二少在棉衣外加了一件斗篷,戴上帽子護耳圍巾,再多就免了,他拒絕再被包成一個球。
車子開到子弟小學,下車前,小豹子開口說道“言哥,下午只讓王叔來接我就行了。”
話落,也不等李謹言回答,推開車門就走了出去。
李謹言想問是怎么回事,卻被迎面的北風“吹”回了車里,連打了兩個噴嚏,只能看著樓二少大步流星朝前走背影。
必須承認,開始抽條的小豹子,越來越有樓少帥的“風采”了。
天上又開始飄雪了,李謹言緊了緊身上的斗篷,沒心思去工廠,讓司機把車直接開回大師府。
因為民國三年的那場大病,每到冬天,李謹言就手腳冰涼。劉大夫看過后,說是身體底子傷了,得慢慢調(diào)養(yǎng),還開了幾副滋補的方子。
前幾年樓夫人在京城,二夫人也不住在一起,沒人看著他。等到情況好些,李謹言就不耐煩再喝那些補湯,一次兩次還好,時間長了,味道真不是普通人能受得了的。樓少帥在外邊打仗,更是沒人能“管”得了他。去年和前年都還好,沒承想今年入冬,李謹言有些著涼,直接被樓夫人“抓了現(xiàn)行”,。
不只李謹言沒逃了,樓少帥也被叫來一頓好訓。
樓夫人語氣和緩,不見疾言厲色,可李謹言卻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仗著年輕就疏于調(diào)養(yǎng),當大夫的話是耳旁風你這孩子,讓我說你什么才好自己的身子,自己不知道”
樓夫人說一句,李謹言的頭就低一分,說到后來,完全是一副“認罪”模樣。
樓少帥剛開口叫了一聲母親,就被樓夫人瞪了一眼。
“還有你,等會我再和你好好說道”
樓少帥不出聲了。
李謹言偷眼瞅瞅,終于發(fā)現(xiàn),樓家最厲害的不是大帥也不是少帥,是樓夫人才對
最終,樓夫人又派人去請來劉大夫,給李謹言重新診脈,開了方子。。吩咐下邊的人,每天按時端給李謹言喝。
“我看誰還敢不聽話。”
當初喝補湯喝得肝火上升,李謹言至今記憶猶新,原本還想“抗爭”一下,說他只是著涼,過幾天就好了,話沒說完,被樓夫人目光一掃,聲音全都哽在了嗓子里。
自此,李三少重啟進補生涯。
二夫人得知后,笑著說道“先前我說你,你總說沒事,就該這樣要是你再不聽話,娘就親自喂你。”
親自喂
李三少的腦門開始流汗,二夫人的“喂”,和“灌”可是掛等號的。
在兩位夫人的高壓之下,李謹言就是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想翻身也難。
回到大帥府,李謹言下車之后一路小跑,也顧不得形象,的確是太冷了。
樓夫人正和幾個姨太太打牌,見著李謹言,第一句話是“回來了”,第二句就是讓廚房把熬好的補湯端上來。
“趁熱喝了,驅(qū)驅(qū)涼氣。”
李謹言接過瓷碗,二話沒說,仰頭喝完,經(jīng)驗告訴他,伸脖子縮脖子都是一刀,不如干脆點。
喝完湯,李謹言才被放行。
房間里燒著地龍,暖意融融。
嘴里似乎還殘留著補湯的味道,身子卻漸漸暖和起來。李謹言脫掉了外邊的長衫,把桌上的文件挪到床上,腿上蓋著毯子,開始“工作”。
李謹言的毛筆字已經(jīng)寫得很好,偶爾興致來了,也會拿起毛筆在文件上簽字。但多數(shù)時間還是習慣用鋼筆。
臨近年終,樓氏商業(yè)集團卻一連接了幾筆大訂單,加上蘇俄和白俄的工廠,美國拓展開的生意,集團上下都是忙得腳打后腦勺,工廠車間日夜不停,工人們?nèi)嗟梗陌嗟梗夹g(shù)工人和老師傅們是最累的,卻沒人開口抱怨,“黑心資本家”一類的說法更是再沒出現(xiàn),只因工廠給出的薪水,福利,的確是其他廠子不能比的。
最顯著的表現(xiàn),那些外來的打工仔,包括歐洲人,得知一名家化廠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資之后,全都羨慕得眼睛發(fā)紅。。每次樓氏商業(yè)集團旗下工廠招工,應(yīng)聘的人都能擠破頭。
沒多少技術(shù)含量的工種,不算工廠福利,每月也有十幾塊大洋,隨著工齡的增長,工資還會逐年增加,其他書友正在看:。技術(shù)工種更不用說。
起初,有人心不足的,也鬧過幾次小范圍的罷工,但今時不同往日,有工會,有各項完善的規(guī)章和法律,李謹言不需要親自出面,一切按照規(guī)則來,就算是想抓新聞爆點的記者,也沒法睜著眼睛說瞎話。
工錢少不說國人開辦的工廠,對比洋人在華夏投資的工廠,甚至是歐洲和美國本土的工廠,李謹言給出的工資都足夠優(yōu)渥。
工時長這的確是現(xiàn)實,但工廠也嚴格規(guī)定了休息時間,如果工人不愿意加班,同樣不會強制,只不過取消加班費,工錢和福利都不會少,壓榨一說,完全無從論起。
除以上兩項,還能提出什么
每天兩頓工作餐,加班有晚餐和夜宵,加班費一分不少,還有各項標準福利,就連來采訪的記者,都覺得這工罷得有點莫名其妙。
看到罷工者提出的要求后,大多數(shù)人都在搖頭。
一個月四十五塊大洋,算不上多,廠子里的老師傅基本都能拿到這個數(shù),可進廠才幾個月不到,就要和老師傅拿一樣的工錢,是不是有點欠考慮
做一份工,拿一份工錢。
出幾分力,得幾分報酬。
天道酬勤,腳踏實地的做事,這是老輩傳下來的道理。
由于罷工者的要求有些離譜,加上沒多少響應(yīng)者,只有零星一兩家報紙對此做了報道,言辭同之前報道上海英資工廠大罷工時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