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遲疑了一霎,順著小女孩的眼神,去看新出爐的各色花糕。
“再說一次。”他終于說了第一句話。
“紅色的。”
他未動,繼續(xù)問:“從右邊數第幾個?”
沈昭昭被他的話唬住,沒懂自己哪里說錯了,但還是按照他的方式回答:“右邊第三個、第四個和第五個。”
沈策沒去拿糕,反倒從褲子口袋里摸出一個黑色錢夾,對著簾子后說,剛才的都包起來,再要三塊花糕。
一個老婆婆笑著走出來,一個勁地道歉著,說來晚了,包好了她要的花糕。
直到他結算,她終于懂了,這人不是賣糕的。
這是她和沈策的初相識。
半小時后,她和姐姐被母親帶去見表外公,進了正廳,看到他坐在沈公右手側的椅子上,而他的對面是表哥沈家恒。
“雙胞胎來了。”沈公笑著說。
沈昭昭眼睛睜大,不可思議地望著他。
他看著她忍著不說話,猛瞅自己的神態(tài),倒是毫不意外,好似知道,一定會有這第二次的見面。在后巷看到她的衣著,還有脖子上掛著的玉墜,他就曉得這女孩是沈家的人。這次來祭祖的孩子,每個都被沈公送了個類似的小玩意兒。
沈策,來自澳門的沈家后人。
對于澳門的分支,她聽媽媽講過兩回。沈家祖上曾受過一次大難,險些被滅族,因此分了支,一支留在臺州,一支南下,幾經輾轉定居到澳門。不過南下那一支在清朝滅亡前亦受過重創(chuàng),人極少,但不論男女都是人中龍鳳。所以她對澳門的沈家人始終有著極好的印象,今天終于見到了。
起初她還以為這個哥哥很特別,聽說自己和姐姐是雙胞胎,也沒露出驚訝表情,也沒問為什么長得不像。
等到他聽到說兩個“昭昭”,突然抬眸,認真在兩姐妹這里看多了一會兒。
沈昭昭忍不住笑出聲。
姐姐則故意嘆了口氣。
大家都望過來。
“怎么,和這個哥哥很投緣?”表外公和氣地問她。
她笑著“嗯”了。
他一定會問,為什么有兩個昭昭。
意外地,沈策盯著兩姐妹看了半晌,只是贊了句:“好名字。”
“算起來,你輩分不低,”沈公說,“這對雙胞胎要怎么叫你,還真是個難題。”
“叫哥哥。”沈策說。
來時他父親囑咐過,十幾代以前就分開了兩支,早沒了血緣聯系,這回來不必跟著臺州的人排輩分,按照年紀隨便一些就好。
兩姐妹在長輩的安排下,和這位關系遠到十萬八千里外的哥哥打了正式的招呼后,被人專門送去了到了另一個院子。
這院子在雨停后,早早被人打掃干凈。
庭院里的燈,還有裝飾性的木燈籠都被點亮。假山上、湖上也都有燈,全都點亮,為了讓這群孩子們玩的盡興。
今日祭祖結束,明日后大家都會相繼離開,也不曉得能不能再見,所以沈家的孩子們被大人們安排在這里,最后一聚。幾歲的孩子被帶著看走馬燈,大些的一起玩牌九,因為生長環(huán)境不同,院子各種腔調,各種語言交錯著,英法西居多,還有普通話、粵語、閩南語和四川話混著來。
再加上軟糯婉轉的吳儂細語,全匯在一處,熱鬧得不成樣。
姐姐和人玩牌九,她在一旁聽大家聊天。
夜幕降臨后,有人開始往花叢里灑驅蚊水,搬了幾盆夜來香放到池塘旁驅蚊。她是頭回見夜來香,蹲在花盆前看那檸黃的花,仔細聞了聞,好濃的味道。
一只手拉她起來:“這香味聞多了,對人不好。”
提醒自己的是沈家恒,而他身后一道來的就是沈策。
這算是今日兩人第三次見面。
旁邊有個四五歲的孩子在玩跑馬燈,光在飛快地轉著,一道道影子從他的臉上掠過。他倒不像在正廳里,佯作未見過她了,明顯在看到她這里時候,笑了笑。
沈昭昭倒背著手,故意沒和他打招呼,和表哥沈家恒細細問起了夜來香。
沈家恒本就喜歡這個生得極漂亮的遠房妹妹,講得仔細。沈策饒有興致聽著他們兩人閑聊,沒插話,兩人都只當沒下午那場意外的相識。
“我晚上看不大清楚,”姐姐忽然把手里的骨牌塞給身旁的一個女孩,“你來吧。”
這是個借口。整晚姐姐贏了太多次,不好意思再贏。
接了姐姐牌的人,很快贏了。
在大家的笑聲里,忽然有人問姐姐:“為什么晚上會看不清?”是聽了半小時的夜來香、驅蚊草都沒加入話題的沈策,終于有了聊天的興致。
“是夜盲。”姐姐沒料到這個人會問。
姐姐下午沒去花糕鋪子,和沈策沒交集,僅有的一次見面也就是在前廳叫了聲“哥哥”。沈策對她來說就是純粹的陌生人。
所以兩人的對話出現的很突兀。
沈家恒倒是關心表妹,跟著問:“沒看醫(yī)生?醫(yī)生怎么說?”
“看過,好很多了,”姐姐含糊地說,“有時還不行,光線暗就不行。”
沈昭昭聽得想笑。
從小夜盲的是沈昭昭,不是姐姐。幾歲時在國內,她經常因為這個被小伙伴哄笑,也因為如此,姐姐知道她不愿承認,經常會幫妹妹,把這件事攬到自己的身上。后來年齡大了,她的夜盲癥好轉,姐姐反倒喜歡用這個“借口”來搪塞各種問題。
連父母都被姐姐騙得很好,還會感慨,這是不是家族遺傳,小女兒好了,大女兒卻有了這問題。
后來那晚,
沈昭昭察覺沈策看了兩次自己這邊,開始都不好意思回視,最后發(fā)現,他看得是身旁的姐姐。
作者有話要說: 忘了說,一般更新頻率就是周三和周六(偶爾可能遇到急事會有一兩次變動)